汉语词典
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也称“操行评定”。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评价。在中国,由中小学班主任担任,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定一次,一般只写评语,不评等级。[查看详情]
-
同“横草不拈,竖草不动”。[查看详情]
-
亦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查看详情]
-
说话算数,坚定不移。也作「说一不二」、「说一是一」。[查看详情]
-
(谚语)原指三国时周瑜用计火攻曹操,一切均已准备妥当,只缺能把火吹向曹营的东风。后比喻办一件事,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缺最后的关键条件。[查看详情]
-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致:招致。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深远的问题。[查看详情]
-
犹言照章办事。[查看详情]
-
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福祐不会接连而来,祸害却会接踵而至。汉·刘向也作「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查看详情]
-
聪明的人对问题虽然深思熟虑,偶尔也会失误出错。[查看详情]
-
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查看详情]
-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广泛的联盟。[查看详情]
-
不看僧面看佛面。[查看详情]
-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查看详情]
-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查看详情]
-
《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远处的粮食无法解除近饥。[查看详情]
-
(谚语)和尚能够躲得起来,但是庙寺依然存在,所以别人仍可从庙中找得到他。比喻人无论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也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查看详情]
-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查看详情]
-
在部队出发作战之前,必须先准备好粮食和供给品。[查看详情]
-
剧本。英国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的知识以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自己的灵魂换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权利,期满后被魔鬼劫往地狱。[查看详情]
-
(谚语)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痴心妄想,不自量力。[查看详情]
-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1898年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租期九十九年;中国保留九龙城内区域的行政权。[查看详情]
-
前门打走了虎,后门又进来了狼。比喻祸患接踵而至,处境极为险恶。[查看详情]
-
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见识,是说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也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查看详情]
-
四肢不劳动,分不清五谷。语出后用以形容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能。[查看详情]
-
俗谚。比喻吝啬。[查看详情]
-
雕塑。法国布尔德尔作于1909年。赫拉克勒斯系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作品以激烈的动感和独特的构图,赋予赫拉克勒斯以现实中的人的精神。他粗壮的双手拉着弯弓,两腿叉开,全身肌肉隆起,显示出一种超人的力量。[查看详情]
-
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