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显示晶体管特性曲线和特性曲线族的仪器。由扫描系统、阶梯波系统和显示系统组成。可显示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低频动态特性,包括反向击穿特性。[查看详情]
-
四肢不劳动,分不清五谷。语出后用以形容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能。[查看详情]
-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喻因祸致福。[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周克芹作。1979年发表。许茂老汉有九个女儿。十年动乱中,大女儿因丈夫金东水被批斗,含恨离世。四女儿秀云与造反起家的郑百如离婚后,不愿离开故乡再嫁。1975年,县工作组进村搞整顿,金东水恢复原职,郑百如停职检查。这时,全国又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工作组被迫撤离。作品情节引人入胜,刻画人物细腻,乡土气息浓厚。[查看详情]
-
顺应天道便可昌荣,违背天意将遭灭亡。元·杨梓也作「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查看详情]
-
又称“萨瓦纳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5°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5°之间。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c以上。年降水量750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000毫米。有明显的干湿季。主要出现在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查看详情]
-
清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清咸丰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查看详情]
-
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查看详情]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对付,而暗中的攻击比较难以提防。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查看详情]
-
面对眼前的恶果,追悔从前的错失,却已经来不及了。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查看详情]
-
形容懒惰。[查看详情]
-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查看详情]
-
不看僧面看佛面。[查看详情]
-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查看详情]
-
山河的面貌随年月而有变化,而人的禀赋性格却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难以改变。明·徐?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查看详情]
-
人没有坚硬的骨头,身体就站不起来。比喻人无坚强的意志品格,就难以立身行事。[查看详情]
-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事物常活动则不易被侵蚀破坏。[查看详情]
-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②.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查看详情]
-
英国柯南道尔所作侦探小说的总称。其中《血字的研究》,通过助手华生的回忆,叙述福尔摩斯如何侦破一起奇异的凶杀案件;《四签名》描写围绕阿格兰宝物而展开的一场勾心斗角的争斗所引起的惨案。著名的还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空屋》、《恐怖谷》等。[查看详情]
-
谓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查看详情]
-
谓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查看详情]
-
旧时认为贫困饿死是小事,女子再嫁失去贞节才是大事。清·方苞〈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言,则村农市儿皆耳熟焉。」后亦用于比喻坚持真理正义,宁死也不丧失原则。[查看详情]
-
见“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查看详情]
-
俗谚。比喻吝啬。[查看详情]
-
利:锋利;乃:才。两把刀子交锋之后,才能知道哪把快哪把钝。比喻只有把两种学说、观点放在一起比较,才能判定是非曲直。[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远处的粮食无法解除近饥。[查看详情]
-
亦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查看详情]
-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中文第1版共四卷。1966年出版。包括1843-1895年的著作和书信。每卷卷末附有注释、人名索引等。中文第2版共四卷。1995年出版。[查看详情]
-
谓说的话虽然动听,但都是骗人的空话。[查看详情]
-
食用的牲畜内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