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对压力屈服并于1074年辞官,政治权利更小,没有了尚方宝剑.
2、忍不住掐指细细算来,原来他是个辞官归隐的君子,才高气傲不为官场所容,且慢且慢,他只剩下三年的阳寿。
3、1918年,贺民范决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寄居长沙,“闭户读书”。
4、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5、正因为他孝顺父母,故在他29岁中进士后,竟辞官归里,颐养双亲,以终天年。
6、先是养浩辞官家居,七征不起,至是闻命,登车即行,见道旁饿夫,辄施以米,沟前饿殍,辄掩以土,迨经华山,祷西祠,泣拜不能起。
7、刘昌裔死后,聂隐娘骑驴来到京师,痛哭而去,后遇刘昌裔之子,千叮万嘱令其辞官免灾,此后便下落不明。
8、快不消如此!我是有泉石膏肓、烟霞痼疾的人,你若叫俺出山,俺何如那时不辞官呢?
9、他任期未满,于崇祯十三年(1640)辞官归里,十六年(1643)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毫州(今安徽阜阳地区)知州(正五品),然此时已值明亡前夕。
10、景公与彭大将军忧谗畏讥,先后辞官而去;高相、郭公手无兵权,难以制衡。